本會副主席 李暉

2024廣西“三月三”走進港澳系列活動上月在香港拉開序幕,作為廣西傳統節日,每年“三月三”期間廣西各地舉辦千場主題活動進行慶祝,本次來港也通過民俗文化進社區、景觀活動等進一步加深市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市民對祖國的認同感。筆者近日因工作到訪廣西,在當地親身參訪了解包括龍州天琴壯寨的壯族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及實地感受各類壯民族文化體驗,作為原籍廣西的港人也深深為廣西發展日新月異、對廣西這樣一個多民族共融地區發展過程中文化傳承的脈絡感到自豪,深受觸動。

筆者多年來致力於推廣太極武術教學傳承及文化交流,希望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與神”的接班人,像太極武術這樣在中華五千年歷史發展長河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筆者通過長期前綫教學、賽事組織、交流項目等多維度推進,希望在培養青年一代的同時,讓下一代作為“種子”傳承太極武術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知識層面及形態動作層面,即“道”與“術”兼得,“形”與“神”兼備。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具體到筆者自身專業層面,在傳承太極武術的發展方向上,受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啓發:
一、傳承的機制和方法: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持續傳承需要不斷探索建立及優化適當的機制和方法。像太極武術層面,包括建立有效的教育體系,從武館的師徒制度到“武術進校園”這樣的學校課程合作,讓年輕一代能夠學習和掌握這些傳統技能的同時更能深入了解每個動作背後的知識及其代表的價值觀。此外在青年傳承方面還可以利用青年人喜愛的現代科技,如數字化媒體和網絡平台,將太極武術等非圖文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給更廣泛的人群,增加其可見性、在往下的年齡層中擴大影響力、培養喜愛度。
二、社區參與和共同責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應該是一個社區參與和共同責任的過程。筆者所在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一直持續推進“太極進社區”,希望無論老中青,作為社區的一員都可以參與到教與學的互動當中來,各人所帶進群體當中的相關知識和經驗是寶貴的資源。通過在周末及傳統節日舉辦工作坊、交流研習活動等形式的互動,可以促進社區內的針對具體太極、武術或某一確切項目的互動和交流,讓這些非遺文化項目“活”過來、“活”起來。同時也希望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能夠提供支持和相關配套資源,體現大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共同責任。
三、跨代交流和跨界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應該超越單一代的範疇,進行跨代交流和跨界合作。年長者擁有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年輕一代則帶來新的想法和創新力量。通過舉辦跨代交流活動,如座談會、工作坊或師友計劃,可以促進知識的傳遞和交流。同時與其他領域的專家和組織進行跨界合作,如文化機構、學術研究機構或商業企業,也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支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正如武術訓練需要打好基礎,非遺傳承發展也需要穩固的基礎和不懈的努力。廣西三月三及各項非遺傳承的成功案例再一次證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廣西的非遺傳承結合特色文化旅遊發展也是一個鮮活的例證,同時為帶動廣西經濟發展繪製出一幅促進社會和諧與繁榮的美好畫卷。香港近期的盛事經濟計劃有序推進,我們也期待看到香港未來在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青年培育交流等方面加入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非遺傳承的元素,大家共同為香港文化體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非遺傳承貢獻應有之力。

文章來源:香港紫荊網 (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