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便利內地人員出入境,國家移民局近日宣布自5月6日起出台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項政策措施。全國政協委員、本會主席涂輝龍博士撰文指出:此舉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的流動提供便利條件,更大地激發人才活力,有助於人才和產業在香港形成集聚效應,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未來香港應發揮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和國家人才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4月28日,國家移民局宣布自5月6日起出台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項政策措施。包括持商務簽注赴香港和澳門的人士在兩地的逗留期限由7天延長至14天,同時擴展赴港澳人才簽注的適用範圍至北京和上海。另外,「全國通辦」措施將適用於商務簽注,申請人可於全國的相關單位辦理手續而不再受戶籍或居住地限制。筆者認為,此舉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的流動提供便利條件,更大地激發人才活力,有助於人才和產業在香港形成集聚效應,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着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化,在以港珠澳大橋、各類便利化通關措施為代表的「硬聯通」持續推進的同時,三地在機制、經濟、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軟聯通」也在加速。去年2月,國家出入境管理局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以便利大灣區內地人才南下到香港進行科研、文教、衞健、法律、商務等交流訪問。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過1.9萬名內地高層次專業人才獲批港澳人才簽注。此次新措施下,相較目前商務簽注的7天逗留期限,延長逗留期限至14天,將大大提高合資格高端人才訪港的便利性,而將赴港澳人才簽注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北京和上海,則不斷滿足灣區內人才之間交流交往的新需求、新期待,使得大灣區人才高地效應更加彰顯,吹響灣區人才集結號。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作為核心引擎,香港在當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蟬聯多年的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還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美譽,正是基於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香港才能進一步鞏固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保持社會的繁榮穩定。國家「十四五」規劃首次確立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定位,為香港帶來新機遇,未來如何發揮優勢,培養人才、吸納人才、挽留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和國家人才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既是香港的新使命,也彰顯了香港的新擔當。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隨着香港與國家的聯繫更加緊密,我們相信開啟發展新篇章的香港,一定能夠繼續發揮優勢和所長,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文章來源:大文網(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