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促在兩會


為及時發佈兩會的重點工作、熱點新聞,關注文促會各位領導兩會期間的動態以及分享他們提案聚焦的議題,文促會連續多年於微信公眾平台設立「文促在兩會」特別專題。
2024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序幕,今年我們繼續通過「文促在兩會」以文字、圖片、短視頻等方式,分享各位委員的真知灼見,展示文促會首長的風采。

文頴怡常務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本會常務副主席文頴怡就提出了《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化發展及健全傳承人梯隊建設的建議。她表示,目前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餘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 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萬餘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68 名。傳承人作為非遺存續發展的主體,普遍面對年齡大、後繼無人等困境,收入、發展環境也有待改善,我國應當在非遺傳承中應用現代學徒制,推動非遺規模化發展,一方面能夠降低非遺傳承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容易把非遺融入文旅產業鏈,培育新型非遺消費業態。因此,她建議:

一、深化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共同培育非遺傳承人的長效合作辦學機制。以法律性合同確立雙方的權責,通過協作讓非遺學徒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參與實習,並確保學徒在畢業後能夠獲企業錄用,達致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一方面緩解非遺傳承人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能方便分類、追蹤、管控不同非遺專案的傳承情況,在必要時提供適當扶持。
二、引導傳統非遺專案轉化為文化產品和消費商品。推動非遺工藝創新設計,在傢俱裝潢、建築、園林、服飾設計等領域融入非遺元素,生產貼近群眾生活需要的文化產品。
三、構建非遺主題文化旅遊路徑。鼓勵區域深掘地方文化元素、把握文旅消費模式特點,結合周邊環境資源,進行文化旅遊景點的規劃和佈局,充分發揮非遺專案的區域和民族特色,強化對遊客的吸引力。
四、我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非遺項目的國家,但國外非遺興趣愛好者在認識我國非遺項目時容易遇上語言障礙,結果只能淺層瞭解或者模糊理解,通過新媒體在海外宣傳我國非遺產品時提供語音翻譯或雙語字幕,有助推動我國非遺工藝在全球傳播與傳承,也有助吸引國外遊客到我國參與非遺主題文化旅遊。
此外,何便利港人持回鄉證在內地出行,也是文頴怡常務副主席今年關注的議題。她指出,自從2023年初香港與內地各口岸恢復全面通關以來,加之廣深港高鐵跨境列車增設班次、港車北上政策實施,以及深圳市政府推出多項出行消費優惠,大批香港居民到內地旅遊消費。據香港入境事務處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出境人次達7,192萬,當中往內地的有5,334萬人次,占香港居民整體出境數字的74%目前,香港居民在深圳享有各種出行便利,但一旦到其他省市,在使用交通、住宿登記、報失證件等各項民生公共服務方面,仍會因為證件類型而遇到困難。進一步擴大和優化回鄉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使用範圍和體驗,將能提高香港居民融入內地發展的意願,更好促進兩地人文往來。
她續指,目前除了深圳的高鐵站,我國大部分高鐵的自助檢票閘機未能識讀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港澳居民必須要走人工通道檢票,在出行高峰期很可能趕不上列車,所以我建議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高鐵站開始進行自助檢票閘機的升級工程,把回鄉證納入閘機識讀證件類型,並根據港人前往外省的人流量排行,逐步把安排擴至不同省市。旅遊期間,港人也面對無法利用回鄉證租用電瓶車、共享單車,以及在微信平台預訂景點門票等困難,建議由中央推動全國不同景點運營平台,支援使用回鄉證進行線上訂票,減省港人現場輪候購票的時間。
最後,她強調,目前港人在深圳遺失回鄉證,在口岸只需一天時間就能辦理一次性臨時出境證明返回香港,但在外省報失和補領回鄉證相對耗費較長的時間,乘搭高鐵和境內航班也需要申請臨時證明,建議中央優化港人在外省遺失回鄉證後的協助機制,同時提供線上支援,協助因為遺失證件而遇到緊急情況的香港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