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輝龍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完善,文化產業也日益繁榮,進入全面創新發展的新階段。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未來香港在承擔着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方面,也將發揮更大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本會主席涂輝龍博士撰文指出: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打造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關鍵環節。香港可發揮獨特優勢,搭建國際性文化交流平台,完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

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建成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因此,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成為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重大主題和方向性指引。隨着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完善,文化產業也日益繁榮,進入全面創新發展的新階段。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未來香港在承擔着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方面,也將發揮更大作用。而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是打造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關鍵環節。

一直以來,文化及創意產業是香港最具活力的經濟環節之一,拉動了經濟增長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資料顯示,近些年,文化及創意產業所佔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6%左右。有別於製造業和一般服務業,文化產業有其自身特點和特殊性。文化產業既能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又兼具商品屬性和市場屬性。因此,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應單純聚焦規模擴張和高速增長,換言之,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需在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上尋求新突破。

搭建國際性文化交流平台

香港可發揮優勢,搭建國際性的文化交流平台,在教育、文化及青年交流方面繼續發揮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其他國家的文化聯繫。利用在電影、電視、設計方面的優勢和經驗,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開展更廣泛的合作,增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現時,西九文化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大型文化設施相繼落成和啟用,為香港的文化藝術注入新活力,更透過香港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蓬勃氣象,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在與國際開展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香港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宣傳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顯示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做好中國聲音的傳播者。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又了解國情、港情的文化產業領軍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步伐,須重視好育才和留才工作。

完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

香港發達的專業服務和技術人才,為區域內國家間更緊密的互聯互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但在培養人才方面,香港高校涉及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大多與新聞學、傳播學相結合,隨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往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路徑,已經不能滿足現時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對複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因此,特區政府可支持高校加強文化產業及相關的學科建設,鼓勵高校解放思想,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機制、培養模式方面形成合力,搭建起符合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的嶄新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

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流動性比較大,在留才方面,為鼓勵更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進入文化產業,特區政府可建立系統性的獎勵體系和資助體系,讓青年人在社會上獲得更多來自政府和社會的認同,關注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盡情施展的空間和晉升空間,鼓勵青年人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作出貢獻。

放眼全球,文化軟實力正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合部分,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當前,我國的文化產業正處於最佳發展時期,空間廣闊,機遇無限。憑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和國家給予香港的新定位,香港一定能夠繼續發揮優勢和所長,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

文章來源:大公報 A12(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