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會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百年慶典暨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成立二十周年大型音樂會」將於8月14日晚19:00-21:30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屆時大公文匯網、點新聞網、亞洲電視將進行線上直播。

此次音樂會以恢弘的交響樂,經典的歌曲,觀眾耳熟能詳的旋律為主線,通過音樂、舞蹈、樂器演奏等形式,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誕辰獻禮。表達了香港文化藝術界人士和香港同胞對黨和國家最誠摯的熱愛,對香港繁榮穩定的美好祝願。

活動前夕,多位參演藝術家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專訪,暢談從藝多年的心路歷程以及為促進香港與內地文化藝術交流,建言獻策。即日起,本會微信公眾平台將設立「音樂會名家訪談」系列專題,分享各位藝術家的訪談內容。

「音樂會名家訪談」的第一篇,讓我們一起走近本會榮譽顧問、古箏藝術家鄒倫倫博士,了解她如何以傳統音樂啟發香港青年幫助社會。

由本會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百年慶典暨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成立二十周年大型音樂會」將於8月14日晚19:00-21:30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屆時大公文匯網、點新聞網、亞洲電視將進行線上直播。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觀看精彩視頻訪問

閱讀原文

畢業於沈陽音樂學院、早年出國深造的鄒倫倫,在她古箏事業的前半段,致力於在海外傳播中華音樂,亦培養了大批海外華僑學子。直到1999年,為訪問澳大利亞悉尼的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演出,改變了鄒倫倫的人生軌跡。

「江主席認為我演奏得非常好,就鼓勵我說,這麼好的音樂,應該來到香港,去華人地區多做傳播。」受江主席啟發,鄒倫倫於2000年來到香港,做演出、開辦古箏藝術學校,開始了在香港傳播和普及古箏藝術和中國傳統音樂的生涯。

從《滄海一聲笑》到《鳳陽花鼓》

回憶多年在香港教授古箏的經驗,鄒倫倫表示,香港年輕人對古箏的興趣最初來自於香港功夫片和電視劇,她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我可不可以學某個歌手的流行曲。」

在這個前提下,要怎樣堅持傳統音樂的教學,讓學生真正意義上走近中國傳統音樂?鄒倫倫說,比如學生想要學《滄海一聲笑》,那我們通過《滄海一聲笑》

幫他學習到手的指法和力度,然後帶出指法風格具有相似性的《鳳陽花鼓》。進而,鄒倫倫還會告訴學生安徽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給孩子們一些啟發和影響。」

從陶冶自己到幫助社會

從事古箏教學多年,鄒倫倫教過的學生已有數千人,其中最小的只有四五歲,最大的已年過古稀。其中,一位64歲的學員讓她印象深刻。

鄒倫倫回憶,這位最初「連音符都不認識」的學員經過三個月的刻苦練習,完整彈奏出古箏名曲《漁舟唱晚》並在一個慈善活動上演奏。她的演出不僅給了參加活動的人一個極大的驚喜,更成功籌得善款約270萬元。「大家學習一種音樂,不單可以陶冶自己,還會幫助社會。」鄒倫倫說。

以音樂為媒 促文化交流

除了從事古箏教育,鄒倫倫多年來亦會組織香港學生到內地參加演出活動,與內地古箏學子、專家一同學習、交流。在此過程中,他們不僅被內地古箏藝術發展及同輩學習古箏的熱情振奮,亦通過親身感受了解到內地文化博大精深、內地發展欣欣向榮,看到與自己想象中不同的祖國內地。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近段時間此類交流活動有所停滯。但隨着國家把香港定位為一個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鄒倫倫認為,身為藝術家,應該善用這個機會,以香港為平台,帶動更多學生參與中西方文化音樂的學習和交流。

文章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